距离开展还有0
资讯 | 无糖饮料未来市场前景可期,专家指出消费者要正确认识甜味剂
发布人:江门食博会 发布日期:2021-11-18 阅读量:423

近年来,“减糖”观念日渐深入人心。这一消费趋势的变化,使得低糖、无糖饮料在饮料市场上快速崛起。

2021年服贸会期间举办的首届中国饮品健康消费论坛发布的《健康中国饮料食品减糖行动白皮书》,从饮料行业结构化、减糖健康、环保、品牌化等方面,为饮料行业提供了减糖发展方向的参考。专家在论坛上提到,消费者应该正确认识甜味剂。

 饮料消费转向“无糖化”


作为今年服贸会上首届中国饮品健康消费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中国饮料食品减糖行动白皮书》发布。报告显示,含糖饮料的过度摄入使得糖尿病人群年轻化,发病率逐渐上升。为了做好减糖行动,白皮书从饮料行业结构化、减糖健康、环保、品牌化等四个方面指明未来减糖发展方向。

《白皮书》显示,2014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就糖摄入量指南草案公开征询意见,建议成人每天糖摄入量应控制在当日摄入总能量的5%,约25克左右。2016年5月,原国家卫计委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强调每天糖的摄入量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2019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计划(2019-2030年)》再次提倡,人们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高于25克,同时提倡消费者甜味剂代替蔗糖生产的食品和饮料。

消费者健康诉求的提升,对糖分摄入愈发谨慎。就饮料而言,饮料消费正由传统的含糖碳酸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转向“无糖化”饮料。“无糖化”饮料中,代糖饮料以低热量的阿斯巴甜、赤糖藓醇等替代白砂糖等传统添加糖。

业内人士指出,饮料消费市场的需求端更加多元,基于消费群体对健康、功能、细节等关注度的提高。此外,疫情也对居民生活方式带来一些影响,如健康生活理念、渠道网络更替等,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行业创新的步伐。


无糖饮料市场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期公布的多家饮料公司财报之中,无糖饮料的销售大幅增长,特别是在一系列新消费品牌的带动下,赤藓糖醇等新代糖原料的投用,加速了无糖饮料品类的爆发。

根据太古可口可乐公布的2021年半年报,上半年实现收入275.5亿港元,同比增长了28%,净利润为14.7亿港元,同比增长了55%,其中中国内地业务实现收入147.7亿港元,同比增长了25%,而咖啡和无糖饮料的增长则成为上半年的亮点。目前太古可口可乐已推出多款无糖产品,包括可口可乐无糖、雪碧无糖、纤维+系列等。

泉州一早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蔡东孟接受《中国食品安全网》采访时表示,2020年5月公司研制生产出第一批无糖茶饮“仙草茶”,目前销量可观。后续会继续在无糖领域创新,推出更多被大众人群接受的无糖、低糖产品。

《白皮书》显示,2014年中国无糖饮料行业市场规模为16.6亿元,仅占饮料市场总规模的0.27%,到2019年增长至98.7亿元,预测到2027年,国内无糖饮料市场规模将达到276.6亿元,在未来的数年我国无糖饮料行业预计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

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疫情下,消费者对健康饮食和热量控制等健康管理需求大幅提升,也推动了国内无糖饮料品类迅速进入爆发期。对比日本等其他国家饮料市场,国内无糖饮料市场份额占比还较低,依然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上游代糖生产企业尝到甜头


随着无糖饮料的热销,上游代糖生产企业顺势而上,业绩增速明显提升。近年来一些生产无糖饮料的新消费品牌大量使用赤藓糖醇作为代糖原料,也让生产赤藓糖醇的原料商尝到甜头。

业内人士表示,赤藓糖醇并不是新产品,虽然其口感更接近于蔗糖,但由于甜度低、成本高,因此饮料企业更愿意使用甜味剂。不过随着赤藓糖醇热度的快速增长,很多饮料企业也不得不加速推出赤藓糖醇的无糖产品。

按人均消费量进行预测,2025年中国赤藓糖醇市场总消费量将达到16万吨,而2019年全球赤藓糖醇的产量约为8.5万吨。

在朱丹蓬看来,目前无糖饮料品类的市场还在高速增长,而上游代糖企业的好日子未来还将持续。

专家:消费者应该正确认识甜味剂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在论坛上表示,要解决很多人存在的摄入糖过量的问题,食品工业企业非常重要,他呼吁食品企业参照健康标准生产食品,逐步通过技术创新把食品工业中的糖量减下来,比如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生产无糖饮料,乳品企业也开始在酸奶中降糖。

同时消费者也应该逐步适应降低甜度的食品。他还强调,创新合理地使用甜味剂是有效降低食品糖度的重要手段,消费者应该正确认识甜味剂,不要一听添加剂就觉得不健康。

甜味剂是代替糖的添加剂,国家对甜味剂的使用有相关规定。市场上有天然甜味剂、人工甜味剂等,只要按照国家规定使用,消费者就可以放心。

“饮料行业发展,用甜味剂取代糖是一个趋势,但未来不会完全替代,让消费者有可以选择的余地。”陈君石说。



为更